看山又是山

江村雄 撰文/攝影

攝影藝術的藝術追求

攝影創作包羅萬象,新工具的應用、科學新知取得與個人歷練的成長…,然而有一項值得深入探討又充滿創意的「超現實攝影與印象派主義」:原本虛無的情境, 經由作者的靈感與熟練的技巧應用,能夠讓它美夢成真。

個人喜愛攝影,始終把它定位於「藝術」來學習,而藝術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創新與創作」,換言之:憑著作者的主觀意念,施以前所未有的技巧、布局與思維,並且要不斷的超越自己。

學習藝術的三個階段

長期以來,總是從其他領域的藝術家口中,聽到學習藝術必經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正如印象派大師塞尚:不是畫其所看,而是畫其所想,鮮少從攝影前輩的論述獲得這方面的信息。居然喜愛藝術,總得想辦法參透其意涵。數十年的學習、嘗試與摸索,始終無法領悟,直到近年來藉者影像科技的工具嘗試「實驗攝影」之後,再回頭檢視長期以來自己積極追求的攝影藝術與某些拙作,才稍微領略出一、二 ;原來其他藝術品創作都是採取徒手進行,一切從零開始,正好與攝影相反,只要他們能想到的幾乎都可以讓它實現,譬如:在畫布隨時添加任何需要的元素、動物、房子、物件或進行修改。反觀攝影依靠機械,雖然它有瞬間與逼真的特性,可是於傳統攝影時代,能夠讓作者憑靈感與想像進行自由創作的空間實在有限;除了攝影前的導演、設計之外,後階段的暗房技巧運用受到諸多限制,難以達到攝影者的創作需求。

攝影藝術的學習過程

筆者於1990年進入日本NEC專業影像後期訓練,之後再跟隨小女江玟樺(芮妡)學習PHOTOSHOP,前後將近30年,期間隨著影像科技的進步,個人也與時俱進的不斷進修,認為如果把藝術必經的三個階段,套在攝影藝術的學習,相信最為貼切。

以目前所有的相機(包括手機)都具備全自動功能,面對任何場景,任何人都可以把現場一模一樣,並且清楚的拍照下來,正好符合第一階段「看山是山」,也就是把相機當成拷貝器來使用。如果喜愛攝影,希望進一步把自己的想像融入圖像,就得進行第二階段攝影學習:包括書本自修、加入攝影團體或進入攝影教室。

然而,當你進行學習之後勢必會發現:光圈、快門的應用可以影響一幅照片的表達、構圖與採光能夠讀出作者的藝術修為與表現意圖。可是在技巧尚未成熟階段,所拍出的作品總是與心中想像的圖像產生極大落差,也就是所謂的「看山不是山」。處於這階段,從臨摹開始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因為攝影除了美學理論、鏡頭與器材認知之外、各類題材的臨場涉獵非常重要,上山下海、不眠不休的實踐比較艱辛,勢必遭到諸多的挫折與煎熬。

創作階段的攝影藝術

然而當度過第二階段之後,自然會逐漸擺脫臨摹時期,而進入創作階段。此時不一定要使用頂級的器材,也不希望拍別人安排的情境,於攝影當下所看的只是一種啟示、一種媒介。如果對你有所感觸或想像,或許是偶發的靈感,最好及時把它紀錄下來,然後進行實施。當然也可以從之前所拍的老照片嘗試二度創作,最後呈現的結果,已經不是臨場所看到的情境,而是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境,也就是「看山又是山」。

攝影作品創作的實踐

以下為多年來個人的試作與同好們分享。

河水彎彎引歸途

有一年,前往雲南省羅平拍油菜花田,整理照片時,想到此處經年累月至少有數十萬人拍下相同的畫面,這不是筆者的理想。某天例行檢視圖像時,突然的靈感:背景空曠顯得很單調,如果後面有一座意境不錯的靠山,應該是極佳的風水寶地。因此從筆者圖庫找出一幅環抱著日月潭的重重群山圖像作為背景,當影像合成之後,覺得如此美好的風光如果在此地養生該有多好,可是交通問題?柏油路上面行走的是汽車會造成空氣污染、碎石路行走的是牛車或馬車缺少浪漫。最後決定在油菜花田中間打開一條S型水道,再放一艘小船完成自己的理想-仙鄉意境。

河水彎彎引歸途
河水彎彎引歸途

上學

當火車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南站,往蘇絡維尼亞途中(2001年個人接受該國馬利伯市立美術館邀請前往主持個展開幕儀式),經過幾座高山與隧道之後突然看到車窗外面正在下雪,臨時決定於下一站下車攝影。在一片廣大的雪地攝影兩小時,有一幅三位小孩正在上學途中,背景盡是林立的工廠,當下個人突然遐想(靈感),如果把如此情境,呈現具有華人風味的影像,必定是前所未有的創作。之後,個人以所學的影像後製工具,依照個人的創意,採用華人傳統房舍與竹林為背景、並且以台灣鄉村住家的邏輯概念「竹林圍牆外大致上都有一條小河」,原本前景留有一大片空間,遂添加兩邊的橋墩表示此時河流已經被大雪覆蓋,增添圖像的環境說明與畫面緊湊。

上學
上學

在山谷翱翔

1980年前後,彰化縣花壇鄉境內有一座大約3公頃左右的小山丘,或許因為砂石含量高,不再適宜製造磚塊而遭到棄置。經過年復一年的風化(風吹、雨打與日曬),幾年之後終於形成如竹筍狀的土礫,佈滿整座小山。歷經一次火燒山雜草全部化為灰燼,加上一場大雨的沖刷,而導致表層的土石全部裸露。當下利用攝影的光影特性,於攝影時投下一些小型煙幕彈營造氣氛,頓時呈現如雲海般的層次感效果,將狹小的場景化為大環境「以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心中的想像幻境霎時間一一呈現。

在山谷翱翔
在山谷翱翔

颱風後

任何一門藝術的工具本身沒有具備創作能力,可是工具的熟練,搭配表現技巧,卻能夠讓作者達成創作需求。

台灣四面環海,每當颱風來襲,沿海地區總是首當其衝。黃昏時的火燒雲、偶而遭到吹襲而擱淺的船隻,令人印象深刻,這些訊息也給足作者創作靈感。

拜科學之賜,讓喜愛無中生有、充滿想像的我,可以借助後製工具,創造屬於我個人的圖像。(2008  創作)

颱風後
颱風後

她要去哪裡

2017年7月一家人隨旅行團前往希臘旅遊,在雅典航廈候機室的走道旁有一片牆,呈現來來往往的旅客,顯出有趣的虛與實映像:心想他們要去哪裡?

當下,以所學的影像邏輯概念與平面藝術表現章法,將心裡的疑惑進行設計:首先慎選一位匆忙的背包客為主體,紅色背包為視覺中心,背景以虛擬佈局心中所要傳達的情境,左下角顯示不同時刻的時鐘,正是作者當下的創意。

她要去哪裡
她要去哪裡

(Nikon A 900 消費型相機   原始圖像JPEG檔案)

步步高升

拍攝時間大約1970年,作品29年後(1999)完成

地點:員林總源沙拉油製造廠黃豆儲存槽。

於粉刷期間前往攝影,原圖是以120黑白底片拍照。圖像內容原本只有四分之一,之後一直認為場面不夠壯觀,視覺張力不足而未加以利用,也捨不得丟棄。當影像進入數位化時代,重新檢視,實施影像後製,將上下、左右、各乘以二,完成當初『壯觀』的創作理想。為了加強視覺效果再施以色彩來凸顯主題。

步步高升
步步高升

晨霧伴我歸

有一年前往中部某公園攝影,水池長滿落羽松的氣根,幾經思考之後,應用PS工具完成以下兩幅超現實拙作:

晨霧伴我歸
晨霧伴我歸

煙波江上忙打漁

煙波江上忙打漁
煙波江上忙打漁

看山是山

2019年員林社大春季創作班戶外教學:第一階段前往國美館,觀摩全國美展入選作品。接著再到台中國家歌劇院實施「觀念攝影」。這座號稱「世界九大地標建築」是由著名的麗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起造,裡外存在許多可供觀念攝影的素材。當我們在對面公園集合時,筆者發現這塊觀賞用大石頭,隱藏不少造型與景觀的圖像。當下將個人的感觸大略告訴學員,然後讓他們各自發揮,額外把它當作習題(以下為筆者的習作,全部採用Nikon A 900 消費型相機,原始圖像JPEG檔案)。

相信這就是『看山是山』的最佳寫照:原本只是一塊觀賞用大石頭,可是經由筆者憑著視覺感知與靈感,將心中的意境移情,讓超現實的美夢情境成真。(雲海與人物為自備,所有圖像長邊均超過5000 Pixel)。

寧靜
寧靜
雪地風光
雪地風光
曉色漸露
曉色漸露
峭壁奇岩
峭壁奇岩
殘雪
殘雪
雲霧繞山遊
雲霧繞山遊

歡迎至美術館欣賞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文章

相關文章

江村雄美術館 觀念攝影 維也納冬季末班地鐵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老師指出觀念攝影的素材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元素,並強調了拍攝者如何運用攝影技巧將個人的直覺感觸轉化為影像的重要性。文章最終強調了觀念攝影需要攝影技巧的巧妙運用,才能有效地傳達作者的創作意涵,這也是觀念攝影獨特之處。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本文探討了人工智慧影像技術的崛起對攝影領域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江村雄老師分享了自己與AI影像的接觸經驗,包括對技術發展的觀察和在創作中的應用。文章強調了保持開放的態度和積極學習的重要性,以應對技術變革。同時,江老師提醒攝影者們要保持個人風格,並將AI融入自己的攝影旅程中。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村雄老師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影像創作中四個關鍵問題:構圖、裁切、修飾與創意。透過60年的攝影學習與實踐,他分享了對於這些問題的深入理解與經驗。在數位化影像時代,這四個問題依然是攝影創作中的核心。他以具體案例展示了構圖、裁切、修飾與創意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不同的後製方法和工具。江老師強調創意是每件作品的靈魂,是攝影藝術追求的終極目標。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村雄老師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攝影藝術的學習過程。透過他近三十年的攝影學習與實踐經驗,他提出了攝影藝術的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從技術的學習到創作的突破,江村雄老師將攝影視為一種藝術追求,不斷挑戰自我,尋求創新與突破。他以自己的創作作品為例,展示了攝影藝術與個人想像力的融合,從而呈現出攝影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村雄老師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在攝影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教學成果。他強調了攝影眼的重要性,並透過自己的創作案例展示了對攝影素材的獨特觀察和處理方式。此外,文章還討論了攝影眼的培養與攝影者的經驗和理論涉獵之間的密切關係。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這篇文章討論了黑白攝影的特點和技術操作,強調了全程攝影的重要性。江老師提到黑白攝影能化解色彩雜亂,並傳達出氛圍、意境,以及突顯線條和對比。他分享了數位化後的優勢,包括解決傳統攝影的束縛和後製工具的發展。最後,指出黑白攝影在世界攝影大環境中的回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