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眼與沙龍調

撰文/攝影:江村雄

服務於社區大學和一般大學的差別是:在此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學期將近200位學員,都是來自社會各界的菁英:正如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除了攝影之外,他們各自的專長都值得我學習。20年來我將數十年所學的攝影相關理論與實踐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出去,卻在完全拋出之餘,反而激起筆者積極往前成長的動力,同時也受到學員們的回饋:經常陪我攝影、討論新知、推薦各領域的名師前來授課,讓我依照己訂計畫,提早三年取得想要的攝影榮譽。

【註】2012年獲得年度積分世界排名。藝術投影組(EID)第一名。旅遊組(PT)第一名。自然類投影組 (ND)第二名。 打破世界紀錄。

攝影是一門具有時代與科技的藝術,需要隨時準備與時俱進的學習。筆者也在持續進修當中,將所獲得的新知與心得編成教材,然後分享給學員,至2019/10/9已經設計283堂單元課程。經常在問答時間最常被問到:『攝影眼與沙龍調』相信這也是初學者經常聽到的形容詞,前者似乎在炫耀自己具有創作慧眼、後者好像在貶低畫意作品,因此在學習攝影60年當中,筆者從未說出這兩句負面的話。最近正好又有一位新學員提問,藉此提出個人的看法:

攝影眼

攝影眼表示攝影者能夠在攝影當下發現可供創作的素材,可是攝影術的學習除了紀實與寫意之外,還劃分許多單元,譬如:風景、人像、人體、造型、氣象、自然生態(昆蟲、鳥類、動物、蕈類..)、旅遊、人文、民俗…涉獵非常廣。攝影眼一詞又是很抽象,如果只學紀實那麼勢必會錯過許多寫意的圖像;相反的只學畫意也會錯過不少的紀實機會,何況涵蓋又是那麼寬廣,如同俗語:隔行如隔山,試問要從哪一個單元著手。

嚴格說:攝影眼的養成是隨著攝影者的經驗累積與理論涉獵多寡有著密切關係,可以劃分相當多等級,譬如:同樣走過一段路取得的素材多寡與成分都不一樣;初學者可能視若無睹,毫無所獲、稍微資深者可能會注意某些似曾認知的情境、而能夠創作者可以蒐集一些不一樣的圖像: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美,發現他人未曾想過的結構或意涵,因此在這裡就分成許多等級,筆者也因為一直處於學習狀態,才不敢說具有攝影眼。以下提出兩個案例,似乎與攝影眼相近的作品。

舉例一

2019/ 7月受邀前往浙江大運河,武林門碼頭采風:筆者從這裡(圖一)走過,立即發現如此場景(圖二)。然後拍下中間的局部影像如(圖三)。經過影像調整,最後再把影像翻轉90度如(圖四)。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攝影人士從此經過,相信發現的人不多。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1
圖一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2
圖二

如果再從(圖四)繼續創作會有許多不一樣的圖像呈現:譬如在圖像加上地毯或是柏油馬路。還是由現在的背景直接以人體或人像做合成…。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3
圖三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4
圖四

舉例二

2019春季班戶外教學-新北市金山水尾漁港神秘海灘。筆者從垃圾堆走過發現這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圖五),竟然隱藏造型不錯的化石(圖6.7.8)。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5
圖五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6
圖六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7
圖七
攝影眼與沙龍調-江村雄撰寫攝影文章8
圖八

舉例三

在藝術大辭海的解釋如下:攝影藝術是思想表現,單純追求構圖上的光線、線條、色調、影調美的享受。唯美主義者必然是形式主義者,因此很多攝影朋友每當看到唯美的攝影作品,或許與他所學的風格不一樣,未加以說明就丟下一句沙龍調,當然令發問者失望。

就如前面所述,長期以來攝影創作就分成紀實與寫意兩大主流,簡單的說:前者注重內容的傳達、後者強調的是構圖、採光與氣氛的營造。近年來參加國際沙龍的作品與參加費均採取方便又省時的網路投件,導致舉辦國際沙龍團體與參賽者倍增,在2000年以前每年獲得美國攝影學會(簡稱PSA)認證的比賽大約100場,平均收件2000張左右,2012年增加至221場,平均收件大約4000張,到了2018年已超過600場。

以4000張作品為例,要在一天之內,歷經多次的篩選完畢,初選每一張大約6秒鐘。這些年筆者受邀前往北京、廣州、雲南參與國際沙龍評審,收件都超過上萬張,初選都設定3秒鐘(評委下決定的時間,超過3秒鐘表示評委不給分)。因此一幅主題不是很明確,但是內容含意比較深的作品,在此難以受到青睞,這也就是參加國際沙龍的作品要件,也有人說它為沙龍調:

  1. 主題明確
  2. 構圖嚴謹
  3. 色相明朗
  4. 光影與氣氛的掌握
  5. 具備善良、親情或幽默的表現更佳。

作品分享

以下提出個人在國際沙龍藝術組成績比較理想的作品與同好們分享。

溜冰競賽
春江漁歌
寒冬放牧
歸心似箭
處變不驚
在山谷翱翔
颱風後
歸航恨晚
煙波江上忙打漁
草原風情

歡迎至美術館欣賞更多精彩作品

分享文章

相關文章

江村雄美術館 觀念攝影 維也納冬季末班地鐵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老師指出觀念攝影的素材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元素,並強調了拍攝者如何運用攝影技巧將個人的直覺感觸轉化為影像的重要性。文章最終強調了觀念攝影需要攝影技巧的巧妙運用,才能有效地傳達作者的創作意涵,這也是觀念攝影獨特之處。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本文探討了人工智慧影像技術的崛起對攝影領域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江村雄老師分享了自己與AI影像的接觸經驗,包括對技術發展的觀察和在創作中的應用。文章強調了保持開放的態度和積極學習的重要性,以應對技術變革。同時,江老師提醒攝影者們要保持個人風格,並將AI融入自己的攝影旅程中。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村雄老師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影像創作中四個關鍵問題:構圖、裁切、修飾與創意。透過60年的攝影學習與實踐,他分享了對於這些問題的深入理解與經驗。在數位化影像時代,這四個問題依然是攝影創作中的核心。他以具體案例展示了構圖、裁切、修飾與創意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不同的後製方法和工具。江老師強調創意是每件作品的靈魂,是攝影藝術追求的終極目標。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村雄老師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攝影藝術的學習過程。透過他近三十年的攝影學習與實踐經驗,他提出了攝影藝術的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從技術的學習到創作的突破,江村雄老師將攝影視為一種藝術追求,不斷挑戰自我,尋求創新與突破。他以自己的創作作品為例,展示了攝影藝術與個人想像力的融合,從而呈現出攝影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江村雄老師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在攝影領域的豐富經驗和教學成果。他強調了攝影眼的重要性,並透過自己的創作案例展示了對攝影素材的獨特觀察和處理方式。此外,文章還討論了攝影眼的培養與攝影者的經驗和理論涉獵之間的密切關係。
[文章導讀] (美術館編輯群撰寫)
這篇文章討論了黑白攝影的特點和技術操作,強調了全程攝影的重要性。江老師提到黑白攝影能化解色彩雜亂,並傳達出氛圍、意境,以及突顯線條和對比。他分享了數位化後的優勢,包括解決傳統攝影的束縛和後製工具的發展。最後,指出黑白攝影在世界攝影大環境中的回流趨勢。